最近和朋友在奶茶店闲聊,突然扯到小时候看过的《白娘子》。穿校服的高中生在旁边插嘴:"白素贞不就是绝对女主吗?"没想到这话引得她同学当场反驳:"许仙才是灵魂人物好吧!"看着两拨人争得面红耳赤,我突然意识到——原来这碗"陈年狗粮",咱们都没吃明白。

三个经典版本的「主角罗生门」
从1992年台视版到2019年动画电影,每个版本的《白娘子》都在悄悄调整叙事重心。咱们先看张对比表感受下:
| 版本 | 导演/制作方 | 主角分析 | 观众记忆点 |
|---|---|---|---|
| 1992年台视版 | 夏祖辉、何麒 | 白素贞戏份占43% | "千年等一回"BGM |
| 1993年《青蛇》 | 徐克 | 小青视角叙事 | 张曼玉的蛇形走位 |
| 2019年《白蛇:缘起》 | 追光动画 | 双主角模式 | 水墨风打斗场面 |
1992年台视版:白素贞的「大女主」时代
赵雅芝版白娘子确实抢眼,但细看剧本会发现有趣现象:全剧50集里,有11集完全围绕许仙展开。特别是在"端午惊变"和"金山寺出家"这两个关键节点,摄像机始终跟着许仙转。
三个容易被忽略的细节:
- 许仙是唯一贯穿全剧时间线的角色
- 全剧有28次重要抉择由许仙触发
- 白蛇现真身的经典镜头,实际时长不足3分钟
1993年《青蛇》:谁才是「人间」观察者?
徐克用了个狡猾的叙事诡计——让修炼500年的小青充当摄像机。这种手法在当年堪称先锋,据《香港电影史记》记载,原始剧本里法海的戏份比成片多出20分钟。
有意思的是,李碧华原著小说里其实埋着这样的设定:"每个观众都是小青,既不懂情爱,又要看尽痴缠。"这种间离效果,让主角之争变得愈发暧昧。
动画电影的「双核模式」
2019年的《白蛇:缘起》玩得更绝,直接搞起AB面叙事。制作组在接受《动画手册》采访时透露,他们特意设计了27处对称场景:
- 小白修炼vs许宣采药
- 蛇群围攻vs村民祭拜
- 宝青坊主双面造型
编剧藏在台词里的「小心机」
回看不同版本,会发现个有趣规律——谁在说画外音,谁就是隐形主角。台视版前10集用了许仙的内心独白,到水漫金山时才切换成白素贞视角。《青蛇》全片98分钟里,小青的独白占了12分钟,比白素贞多出7分钟。
最近重温老剧时注意到,92版第23集有个神来之笔:许仙被吓死后,镜头突然给到油纸伞特写,此时响起的却是白素贞的唱段。这种视角跳跃,就像导演在和我们玩捉迷藏。
观众记忆的「曼德拉效应」
问10个人《白娘子》的名场面,8个会说是断桥相会。但统计数据显示,真正重播率最高的是这些片段:
| 场景 | 出现次数 | 平均收视率 |
|---|---|---|
| 盗仙草 | 5集 | 62.8% |
| 开保和堂 | 3集 | 58.3% |
| 许仕林救母 | 4集 | 71.2% |
发现没?这些高光时刻其实都是群戏。就像去年在杭州某影视沙龙听到的观点:"当所有角色都足够鲜活时,主角反而成了最模糊的概念。"
法海的「逆袭之路」
要说最冤的还得算法海老和尚。92版里他明明只有17场戏,却在网络二创视频中稳坐C位。B站有个播放量破百万的鬼畜视频,把法海剪成了全片台词最多的角色——虽然原剧里他的台词量只排第四。
这种集体记忆的错位,或许正应了《影视心理学》里那句话:"观众永远在用自己的方式重构故事。"
当我们在争论主角时在争什么?
有次在横店遇到个老剧务,他边整理92版的场记本边说:"当年摄像机跟着赵雅芝走,是因为她的头饰太重转场慢。"这种技术限制造成的视觉焦点,如今倒成了"主角论"的铁证。
翻看当年拍摄日志会发现,许仙的扮演者叶童每天要比别人早到2小时化妆。有场水漫金山的戏,她穿着湿衣服在12月的西湖边拍了8条——这些幕后故事,是不是也该算进"主角分量"里?
说到这儿,想起去年在乌镇戏剧节看到的新编《白蛇传》,小青直接撕了剧本说自己才是主线。散场时听见后排观众嘀咕:"早知道该带个计分器,看谁出场时间多。"
郑重声明:
以上内容均源自于网络,内容仅用于个人学习、研究或者公益分享,非商业用途,如若侵犯到您的权益,请联系删除,客服QQ:841144146
相关阅读
《火影忍者》主角鸣人:成长历程、传奇对决与高清壁纸赏析
2025-04-09 12:42:15《恋与制作人》打造难忘主角秘籍
2025-10-21 09:57:44阴阳师异界游女主角(阴阳师女主角)
2025-05-30 09:11:00《玉之魂》:会呼吸的江湖与活主角
2025-08-02 14:07:05《红色警戒》女主角揭秘与超级武器攻略
2025-07-06 08:47:52